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独中生不当老师的可能因素

http://www.united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0961:2012-06-27-12-47-07&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近日,各大报章都热烈讨论,独中师训班反应冷淡的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反应冷淡,显示独中生对当教师有不为人知的想法,有关当局必须设法想出个中原因。

教育部副座指出,教师的底薪加入津贴后是2千900令吉,甚至比初入职场的律师、工程师还高,而且服务25年后可获得约1万令吉的薪金。虽然听起来薪金诱人,但是要等25年后才有1万令吉,似乎不能吸引有雄心壮志的年青人投入铁饭碗的行列。

在生活费日益高涨的年代,25年后才能拥有1万月薪已经不足应付生活开销。根据一项调查,在2020年,一位年轻人必须有至少1万2千令吉的月薪,才买得起好的排屋。这是可能在8年后就会发生的事,独中生应该是未雨绸缪,才不愿当老师吧?

现今科技发达,资讯垂手可得。容或独中生认为当老师是一份苦差,但有更大的可能是,独中生为了在未来有立足之地,想趁年轻出国深造,充实自己。大部分独中生不是去中国、台湾等大中华区,就是去澳洲或欧美国家,倘若自己选择留在国内,会不会觉得有点浪费机会?

时下教育部最为棘手的师资课题之一,就是调派职位。近年,政府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高,为了削减教育部的开销,已经逐年减少将西马老师派来东马执教。但是,若不幸被教育部派遣来东马执教,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有可能一辈子都得在东马度过整个教书生涯。西马独中生可能不愿冒这个险,所以申请者以东马人为多。

教育部行政偏差时有所闻,虽然受训期间被告知将来会在华校执教,但是教育部的小拿破仑可能以种族团结或为国服务为由,硬生生把独中师训毕业生派遣到非华校执教。独中生长期受到政府的边缘化,已经对教育部存有一定的负面想法,难免对师训组兴趣缺缺。

有些学生看到教师们的生活大致上都是以校园为主,极其平淡。独中生接触的资讯,不是以华文为主,就是以英文为主。在全球化时代,他们认为,当老师就仿佛失去了到外国闯荡的机会。他们要的,也许是更大的平台。毕竟许多在海外发展的独中生,比留在国内任职的独中生,有更好的际遇。

有关当局应该探讨时下年轻人不愿当教师的原因,而不是互相指责对方。有关当局应该携手合作,致力解决华教师资问题。华教的发展,还有漫漫长路。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吳嘉豪:積極打造華教的未來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30361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華教契約課題,挑起國陣成員黨間的神經,連國大黨的二當家也不得不安撫華社稍安毋躁,顯示課題已成為各族關注的焦點。要不然,教育部怎會在關丹獨中課題上,來個大轉彎?

 在華教這條風雨路上,出現許多危機,以董總和教總為主的華教團體,無不經歷驚心動魄又無可奈何的情況。究其根源,就是政府獨立至今,仍要實施單元教育政策所致。

 在大選跫音漸近的當兒,雖然有人擔心董總激進的動作會弄巧反拙,但若不是董總敢怒敢言,華社可能連一所獨中都沒有,又何能實現第一所華文大學?

堅守中立立場

 在來屆大選,國陣和民聯不知鹿死誰手,華社必須堅守中立立場的大原則,切莫傾向一邊。我國政治局勢日趨複雜,各領域政治化現象不斷深化。華社要使華教壯大發展,華教團體務須加強輿論宣傳,凝聚華社力量,放棄狹隘小圈子利益之爭,著眼于長遠福祉,共謀民族大業。

 在華教課題上,不難發現某些種族極端主義組織,不斷強調特權條約約束其他族群的權利。由于國陣一黨獨大,巫統為保住政權,不惜向種族極端主義組織低頭,嚴重違背一個馬來西亞精神,也拖慢我國在各領域轉型計劃的發展進程。

 華裔人口比例逐年下滑及華團缺乏創新進取,致使華裔在這片國土的地位越來越低。為確保華裔能在這片國土繼續接受母語教育,華社必須積極栽培各領域接班人。除招攬更多華裔子弟進入公共服務領域,也得在政界加強話語權。

 在解決師資短缺問題上,華社最好自行培訓師資,以“立足大馬,走進世界”的視野,整合華教資源。辦教育需要大筆經費,華社必須積極尋找大企業贊助。在中國崛起的今天,相信許多企業願意把資金投入華教,因越來越多企業紛紛到中國開拓市場。

 華社在振興民族教育上,必須不畏強權,在不損害其他族群利益下,頑強捍衛民族權益。從現在開始,把華文教育締造為全民教育,除了炎黃子孫接受母語教育,也讓其他種族學習華語,使我國教育百花齊放。

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泪海和教育

http://www.seehua.com/node/40058
 
作者: 吴嘉豪

古代的政治家,在办学方面,都对教育不遗余力。倘若说古代太遥远,就拿我国刚独立之初的年代为例。当时的氛围,政府以公平的政策来兴办学校。可是,东马两州和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不久,我国的教育开始被政治化了。

往事如烟,现在只能回味。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多年后,它的教育水平,在东南亚独占鳌头。这除了是因为它有英明的领导人,也因为它的领导人把政治和教育分得清清楚楚。

反观我国的教育水平,除了停滞不前,仿佛有每况愈下之虞。泰国和越南的教育,已经有了追赶我国之势。恐怕我国的教育制度输给印尼或汶莱都说不定。

早前雪兰莪州发生高教基金贷款被政治化的事件,证明了我国的高官把人民的教育摆在政治之下。他们是政治人物,哪里会以教育为先?政府若委任无政党背景的教育家担任教育部长的话,这很大可能是一项惠民政策。当然,该名受委任的教育部长必须以教育为本,否则又是一出换汤不换药的政治把戏。

关丹独中吵吵闹闹了那么久,在董总公布契约文件之后,内阁才不得已原则上同意建独中。人民不禁纳闷,建一所学校都要通过媒体争执和对峙了一段日子后,政府才批准建校,是否政府在传达建校是不容易的事?

现在政府推行校内评估制度,旨在让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之下学习。然而,年复一年,杏坛乱象百出,纪律问题、文书工作、谈吐举止、学术水平等等老生常谈的课题,政府无能为力解决抑或不想解决?就算学生没有考试压力,难道学校真的是个好的学校环境吗?

对投身教育界多年的老师,有些说道,美其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实则是人类压力接收器。报章上曾报道老师的压力居各行各业的榜首,是真的有根据的。尤其是对教育界尽心尽力、默默耕耘的老师,看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后,都想以许茹芸的《泪海》,表达对我国教育的哀伤。

容或以下改编了的歌词,可以代表上述老师的心声。教育部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付出的感情永远找不回来。教育部怎么舍得让我的爱流向海?伤心的往事一幕幕就像潮水,将我淹埋……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天窗亮话:尽快设立乐龄医院●吴嘉豪

http://www.nanyang.com/node/456326

为应对人口老化的问题,各国正全方位研究如何改善医疗体系,包括栽培更多医护人员、立法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津贴等措施,并进行公众咨询。

槟欲建乐龄医院

槟州为提供乐龄人士的医疗服务,欲打造本区域内首创乐龄医院,值得肯定。当局在设立该医院时,不仅仅要著眼于应对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更应考虑人民的需要,借以在提升槟城的发展潜力同时,也照顾到人民的健康利益。

由于有关医院必须先获得联邦政府首肯发出执照,并面对一些技术上的争议问题,槟城政府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该医院的建设更加顺畅。

欠缺联邦政府拨款一向是困扰在野党的问题,是导致许多计划不得不搁置的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民联虽然执政槟城才短短的四年,但斐然的政绩却令槟城子民对州政府有所期盼。因此,州政府务须积极寻找资金,以顺利建立该所医院。

事先须做好规划

虽然槟州政府致力推动医疗旅游,但是必须以满足乐龄人士医疗需求为主,切莫本末倒置。民联执政至今,人民可以观察到州政府有制订长、中、短期的医疗设备规划和时间表,实施了公开招标的透明政策。观乎此,相信州政府有能力打造东方之珠,成为本区域低廉医疗费用的医护枢纽。

乐龄医院除了满足病患的需要和赚取外汇,更要注重整体的布局,使槟城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最适宜居住的地点。土地匮乏、房价偏高、依赖外劳等诸多问题,说明了州政府必须有更全面的发展配套,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槟城的潜力,达到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提升竞争力的良好效果。

设立乐龄医院必然涉及交通、医疗产品等社区层面。州政府必须先行做好规划,以便找出不足之处,充分估计设院的困难,避免此计划到最后沦为空谈。

吴嘉豪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离开最赚钱的地方,您愿意吗?

http://www.united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0349:2012-06-20-10-19-07&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波斯诗人鲁达基曾云:有取舍的人多么幸福,寡情的守财奴才是不幸。倘若非得在时间和金钱之间选择其一,您会不会选择金钱而舍弃时间?

要做到有大财富和多时间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人往往不是有时间没有钱,就是有钱没时间。当您卡在人生十字路口,您愿意离开最赚钱的地方吗?

很多人都读过谭盾和黑人拉琴的故事。忆当年,谭盾和黑人在街边合作卖艺,成功打造他们最赚钱的地盘。然而,谭盾却选择急流勇退,留下黑人同伴,自身到大学进修去了。

他离开最赚钱的地方10年后,成就已经今非昔比;他的黑人同伴却仍然洋洋得意地在旧的地方拉琴卖艺。两人的迥异际遇皆因他们自身愿不愿意离开最赚钱的地方。

在这世界上,有最赚钱的地方吗?其实,只有更赚钱的地方,并没有最赚钱的地方。最赚钱的地方表面上是让我们感觉美好,事实上它是一个隐藏危机的舒适区。当然,当很多人考虑要离开最赚钱的地方时,心中总有许多不舍。可是,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只能在取舍两难的情境中,舍弃眼前的利益,以谋取未知但更大的发展。

北宋宰相王安石在《登飞来峰》里的后两句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他告诉世人,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举例,时下流行读研究所,伍先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辞职读研究所,他身边的人大多数都会劝他最好在职读研究所,但伍先生不计较所谓的机会成本,因为他深知,金钱失去了可以再赚回来,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回头了。

人们往往在举棋不定之际,都会征询别人的意见,但是我们都得做出明智的判断,在比较了利弊双方面后,就下定决心,勇往直前,不到黄河心不死,虽然离开最赚钱的地方后未必一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我们事前必须做好规划,并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在有生之年,能够做到离开最赚钱的地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大部分人都在为生计奔波劳碌,假设您有机会离开最赚钱的地方,为何不潇洒走一回呢?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

谁更无情?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6/19/167.html
文:吴嘉豪

相信热爱华教的人士都会心疼,为了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不得已把独立中学改制成国民型中学。至今,虽然美其名是政府教育体系的一环,但是国民型中学已经沦为被政府边缘化的学府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救亡大会到迄今祭出契约的牌子,马华对董总的所做所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马华某领导撂下重话,指责董总无情无理、为马华套上莫须有的罪名。他认为董总对马华的指控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抹杀了马华过去为华教所作出的种种贡献。

犹如弃婴的国民型中学,难道这是马华为华教所作出的贡献?若有人责怪马华根本没有照顾到国民型中学,马华恐怕难辞其咎吧?根本不必要说马华可以带来复办独中的好消息。这根本就是在大选迫在眉睫之际使出的障眼法,企图塑造马华可以为华社办事的形象。

华教课题从独立至今,华教斗士和政府一直争论不休,到底双方累不累?人民看了过半个世纪,除了感到厌倦,也感觉马华这个夹心人已经不是在为华社办事,而是为了保住官位,才不得已出面处理华教事务。 争吵了五十多年,马华岂能因为一张契约,就指责董总无情?要是马华在内阁里对华教课题有话语权,能够主导政府协助华教茁壮发展,今时今日,一个民间团体需要那么悲壮地在媒体上为华社提出诉求吗?

5个十年已经过去了,华教的铁树至今仍不能开花,热爱华教的人士必定遗憾马华的做法。蹉跎了那么多的岁月,马华是时候应该与华团携手合作,而不是对抗或恐吓华社。马华应该认清民意,勿再逆民意而为,否则大选兵败如山倒,入不入阁,选民已经不在乎了。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不增建独中只是借口

http://www.seehua.com/node/39730
 
作者: 吴嘉豪

教育部大当家承认,不增建独中是一项1960年代达成的“共识”,皆因当年华校拒绝接受改制,又获准继续办学,才保留原状。他强调,董总和华社领袖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明白事态演变。

有谁不明白,说来说去就是要华社接受改制中学吧!然而,过了半个世纪,接受改制的独中,现今却沦为不伦不类的华文中学,不但被政府边缘化,而且华社也忽略了它们的发展。国民型中学美其名是有政府的资助,但还不是靠华社的资金才能继续办学下去?

每年华社都会举办“我爱华教”义演。这笔筹款除了捐给华小和独中,有一部分钱也捐给国民型中学。试问接受改制了,独中就能够发展吗?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他还说,政府的保证是这些学校不会被关闭,因为当教育法令提呈国会时,原本有条文赋予部长权力关闭学校,但经过讨论后已撤回了有关条文。华人社会更有保障,学校的地位也受到保证不会被关闭,这也是一种折衷方案。

折衷方案?还是经过讨论后,无可奈何,只好退一步,暂时不要做到那么绝?每个读过华小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华小的校园,皆小过大部分的国小。在硬体设施和师资方面,华小获得的援助都比国小少许多倍,华人社会真的更有保障?

提及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历史协议,他表示,无须再重新检讨,因为它已经过去,如今重要的是如何发展得更好。他这样说,是否认为董总和华社领袖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当今的事态演变是什么?是多元化教育啊!怎么他仍固执地执行单元教育?

他也认为,继续争议这项课题的目的,只是为了炮轰马华,指马华不负责任、没有捍卫华文的权益。马华诸公现在的所做所为,无非就是为了保住官位,华社的怨气无处发泄,不炮轰马华,难道要直接炮轰巫统?可是,无论炮轰巫统或马华,华社的诉求有获得正视吗?

长篇大论了那么多次,他就是摆明,政府只会执行对政府有利的事。违背民意的事,执行了超过五十年,华社的怨气已经冲天。政府高官此时此刻应该做的是顺俯民意,否则,民怨沸腾,届时还是会烧到自己,何苦呢?

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

末日生活学

http://www.united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0050:2012-06-16-11-58-30&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近日来阅报,除了天灾,亦有人祸,令人对末日之说半信半疑。之前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现今已经到了六月份,差不多过了半年,幸好地球还未毁灭。然而,天灾连连,人祸不断,我们是否该省思,我们该如何度过余下人生呢?

许多人已经察觉到地球正处于反常的状态。近日来全马各地的气温比平常高了很多,甚至雨都下不多,造成各阶层人士抱怨天气酷热难熬。曾有学生问过,天气变化无常,有走向极端之势,我们该如何度过余生。虽然听之觉得可笑,但他的问题,却和末日生活学有点关联。

末日生活学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贯彻这种生活习惯。末日生活学的核心价值观乃建立在个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以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循环来实践末日生活学,主要有三个普世价值观。

首先,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切莫再拖延。许多了都会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举例:倘若自己想痛痛快快地去世界各地旅游,就努力储蓄,当旅游资金足够后,就随心所欲地去旅行吧!当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在法律的允许下和符合道德价值观。

其次,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当你的价值观与别人大相庭径时,遭到对方的不认同,是正常的事,此时你得坚持己见,要有独排众议的气魄,努力实践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虽然失败了会遭人白眼,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终会有所成就,例如:当年的林梧桐对同行人说,他想当云顶拓荒者时,他被人骂是傻子后,幸好他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后,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惯常依赖别人为我们做决定。在家里,听从父母的。在学校,遵从老师的,工作时,顺从上司的,这虽然是对的,但是我们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不能一味地配合别人的意愿而盲目地违背自己的意愿,举个例子,有很多老师被派遣到他乡执教多年后仍不能返乡教书,所以奉劝那些想返乡教书的老师们应当机立断,寻找出路,切莫因为舍不得铁饭碗而年复一年与家人相隔两地。相信为人师表者应清楚,与家人相聚的时光绝对比稳定的薪水更重要吧!

末日并不恐怖,反而让我们了解到光阴似箭。我们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倘若我们把末日生活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必定会有所收获吧!

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

人心不古

http://www.seehua.com/node/39226
 
作者: 吴嘉豪

翻阅报章,不难发现,近日来骇人听闻的新闻层出不穷,例如诈骗、绑架、侵犯、暴力等等行为,不禁令人深思,人类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城市化的时代生活,难免得承受城市化下的利弊。古人重义,今人重财,皆因为城市化导致。虽然我们享受了城市化后的繁荣,但是人性的堕落却已经严重到异常离谱的地步。

由于现今的孩子大多数都出生于双薪家庭,有些孩子自小就缺乏家庭教育。有些父母忙碌于工作中,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在道德伦理上的言教和身教。社会有如此多的道德问题,大部分是源自于家庭。

在社会上讨生活,每个人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有好人和坏人,但是现今社会的坏人,似乎比好人多。曾有位人说,虚伪是社会的必需品。言下之意,是否表示我们必须当双面人?

社会是个大染缸,从古至今,人善遭人欺的事件,多不胜数。因此,才会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仗义执言的精神。然而,现在的人类,是否奉行着虚伪是社会的必需品这种想法,才会导致伪君子和真小人不断地出现呢?

小人当道,君子之过。现今社会有如此多的乱象,我们自然会怪罪有关当局对约束人类行为方面做得不够好。可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既然现今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我们不必太在意过去我们错过了什么机会来教育孩子,反而应该着眼于现在该采取什么措施灌输良好价值观。

最近有消息指教育部将规定5岁的孩子入学。教育部是看到我国的学前教育已日趋成熟才做出该项入学决定。身为人民,我们更期待教育部有没有开办更多的道德课程来教育孩子。教育部有规定孩子入学后就得学习当个礼仪廉耻的人吗?教育部制定了各种评估制度,为何没有制定更多的行为规范制度?

在网际网络的时代,媒体在灌输良好道德价值观所扮演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在捍卫新闻自由的同时,媒体界的工作者更应该多报道好人好事。除此之外,媒体还得对人们灌输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人心不古,人人有责。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有关当局的无能造成越来越多的罪案。我们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也扛起净化人心的责任。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会更美好。

人民要的不是口舌之战

http://www.seehua.com/node/39017

作者: 吴嘉豪

近日某个政党的领袖们,除了因为政治利益有口舌之争,还在粗俗语言的课题上展开唇枪舌战,敌对政党隔岸观火,人民则当观众,看看这些领导到底怎么演这出戏。

那位党魁指出,他说的话是比较平民化的语言,倘若不支持他的人表示他说的话粗俗,证明不支持他的人头脑肮脏。那位以不点名方式抨击党魁的人则指出,她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责怪党领袖说话庸俗。

这两名政治领袖在经历了数个党争后,仍然互相攻击,证明这个政党目前处于不团结的状态。由于党内得不到大多数的支持,该名党魁舍近取远,把枪口对准敌对党当红领袖,再办一场政治辩论秀。

虽然该名党魁表明是高调问政,但是人民心知肚明,在某些人民特别在乎的议题,该党在主子允许的范围内扮演民族救星。假设主子不高兴某些百姓提出的要求,该党避而不谈,反而要求人民接受不公平的对待。

第一次的王者之辩有拖车姐和愤怒伯模糊了辩论焦点。因此,主办当局不但删除听众发问环节,还对欲出席辩论会的听众征收88令吉,显然主办当局已经知道人民对第二次辩论会的期待有所降低。

该名政党的领袖们,到底有没有省思过,为何民众对辩论会已经不太期待?高调问政至今,人民似乎只是感觉到该党比过去更多发言,但始终只是对新闻媒体喊喊话,根本就不敢在人民诉求的议题上敢怒敢言。

争论不休其实对解决问题没有实际作用。从董总退出圆桌会议至今,该党有没有指示圆桌会议主席对教育政策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何该名副部长对华小增加国文节数的课题没有向上司反映这是违反华社意愿的?

办再多的政治辩论,其实并不能挽回失去的民心。人民已经厌倦执政党的花言巧语。说得越多,人民越反感。有时候,人民真的搞不懂,为何该党自诩为民族代表,在言语上是巨人,却在行动上是侏儒呢?

该党设若能够为民族尽力而为,除了援助复办独中,还改变种种不利华教发展的法令,这样的话,在这片国土才能够顺顺利利学习到母语。可惜,这只是天方夜谭。华社始终看不到铁树开花的一天。就算这一代的国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片国土有一座以华文为主的大学,可是,华教斗士在往后的日子里,相信仍会在风雨飘摇中继续前进。

人民要的不是口舌之战,国人要的是施政良好、以民为本的政府。可惜,该党仍然执迷不悟。假若在下届大选兵败如山倒后,别责怪选民不把票投给该党造成该党难服务选民。实际上,该党在获得人民委托时,根本只为官位着想,试问人民心中的怒火,会不会发泄在选票上?

改善教师素质宜早不宜迟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6/08/114.html

●吴嘉豪

在各方面对5岁入学资格议论纷纷之际,报章也报道,在2020年时,教师必须是大学生。在设定更加严谨的条件下,为何教育部没有在针对减少教师文书负担的课题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执行方案?

教育部同样对教师的文书工作讨论多时,至今却提不出什么解决方案,反而表面上为教师加薪,实则把中央的工作下放给站在教育前线的教师,让教师要应付越来越多教学外的琐碎工作。

根据教育部2011-2020年教育策略计划中期检讨报告书,教育部建议学生的入学年龄提早到5岁,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教育部有没有建议提早实现减少教师在教学外的工作负担,以确保每个教师都拥有平等的工作量?

其实,百姓不禁怀疑,政府高官口口声声说要提升学生的教育素质,为何却忽略教师们的工作负担?是不是教育部高官认为现今的教师是清闲的?抑或是教师是全能的铁人?当今一个家庭的孩子,平均是3至5个。时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是40个,老师们如何负荷这项重担?老师不是只有一班学生,通常一名老师必须照顾4至5班学生,照顾学生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

既然同样是讨论多时,教育部就该提前在2015年就能减少教师在文书上的负担。不是年复一年,一直拖延下去。就算到了2020年,就算先进国的目标达到了,实质上,教师们在文书工作的负担上仍然怨声载道,谈何缔造高教育素质的学习环境?

只有一个李宗伟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9327:2012-06-08-10-16-21&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汤杯和尤伯杯比赛结束了。中国在这两项比赛中称王封后,尽显其世界羽坛霸主地位。我国球迷在叹息李宗伟在比赛中受伤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何我们只把焦点放在李宗伟身上?我国已经整整10年没有夺取汤杯,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羽坛人才凋零的窘境日渐浮出台面?

身为政策执行者,政府是否有深思过,为何我国没有第二个李宗伟?设若第二个李宗伟都没有出现,我们还敢期盼我国在将来重夺汤杯吗?政府只满足于羽坛有李宗伟,在其它体育项目就不需要世界冠军吗?事实证明培养体坛接班人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为了栽培更多体坛后起之秀,政府,尤其是青年与体育部,应该完善运动员的福利机制。很多运动员只在其体育生涯里能够获得政府资助,在退役后则必须自力更生。举例,许多羽坛健将在退役后,虽然是以教导羽球者为大多数,但是更多的老将则经营生意,凸出运动员退役后钱不够用的实况。

虽然在羽坛里有各种族代表国家,但是在某些体坛项目,很明显有关当局是以肤色来遴选运动员。想当年,我国国家足球队由三大种族组成,在亚洲足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我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排名则节节败退。明乎此,政府是否应该检讨运动员遴选标准?

在金钱挂帅的社会,父母都热衷于在比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学业上比别人的孩子杰出。有多少个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体育学校接受训练呢?虽然教育部已经废除初中评估考试,然而教育部推出的校内评估制度,其实是变相的考试制度,根本无助国家栽培体坛接班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政府以高额奖金鼓励体坛健将在比赛中夺取佳绩无可厚非。然而,体坛健将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倘若政府往后仍然以重金鼓励运动员夺得奖牌,此举只会让运动员认为,他们夺得奖牌并非为国家荣誉而战,而是为了钱才拼命。政府有必要颁发运动员精神奖来杜绝这种为钱比赛的思维。

我国需要的不是一个李宗伟而已。我国需要更多的李宗伟,以便我国羽坛在未来能够重夺汤杯。我国也需要更多其它体育项目的李宗伟,如壁球公主妮科大卫。因此,各界别只因为李宗伟受伤了而感到心疼,大家更该心疼的是,我国只有一个李宗伟。

华文教育的黄昏

http://www.seehua.com/node/38308

作者: 吴嘉豪

《巾帼枭雄》的柴九说道: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我国的华文教育像张栋梁的成名曲《黄昏》那般痛彻心扉、那般无可奈何、那般愤愤不平。华社还有多少个十年?为何独立过了五个十年的时光,华社至今仍然得为民族教育奔波劳碌?过了半百的光阴,华文教育在这片国土上理应蓬勃发展,不该为了师资,一而再,再而三地抗议。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表示,政府需要加强国小的地位,以展现出政府对社会的大多数的承担,更冀望国小能成为主流学校。他有声明,即使国小及国中在这项计划中获得更高的拨款,也不代表政府边缘化其它源流的学校。可是,政府拨出9亿令吉特别拨款发展国内各源流学校,当中5亿拨予国小,但华小仅获1亿令吉。此举不是厚此薄彼吗?没边缘化其它源流的学校不是自欺欺人吗?

华语被看成是未来能与英语并驾齐驱的语言。邻国新加坡都快马加鞭敦促该国的莘莘学子学好华语,为何我国在教学媒介语的政策上却开倒车?假若政府不是为了极端种族主义的选票,为何强化国小的同时,不能强化华小?表面上,政府高官说国语的地位是不容被挑战的。实质上,他们说那番话只是为了自己的官位着想,曾几何时想过国语的地位?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在520复办关丹独中在即,提出各种数据说明该部料可在2016年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无独有偶,他也在325华教救亡运动抗议大会的4天前,宣布8项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长短期方案。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急就章的应酬措施,并非解决措施。

高官的演技就算再高明,也骗不过人民雪亮的眼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位官员到底是不是为民服务,还是为主子服务,时间会证明一切。在民主时代,高官们逆民意而行,是因为他们要边缘化少数民族来迎合多数民族的意愿。

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却万万算不到多数民族已经比以往更开明,对政府的偏心政策嗤之以鼻。国民已经醒觉一个国家单靠一个种族来发展国家,国家的成就是有限的。只有每个族群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容或,我国的华文教育,能以《黄昏》的歌词改编后来述说一下。过了半个世纪,忧伤并没有好一些,办华文教育的路上无际无边,有离开自己的感觉。华文教育悲歌是唱不完的一首歌,疲倦还剩下黑眼圈……

先自行培训华文师资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5/31/124.html

●吴嘉豪

据报章报道,大马华文理事会财政刘庆辉提到,该会的大前提是争取把中国文学科列为正课,只要正式开办后,政府自然会提供师资培训等。

政府曾几何时自然会提供师资?独立过了半个世纪,华文师资悬而不决,一拖再拖,华社已经愤愤不平,哪还会期待政府自然会提供师资培训?

董总退出圆桌教育会议的行动是正确的,因为教育部只是在空谈而已。兜兜转转都避开政策性的关键问题,华社看不出政府有何诚意解决华文师资。

教育部长身为教育决策者,为何将教育政治化?倘若政府施政是公平的,何来要争取?何来要诉求?何来要抗议?

圆桌会议至今都没有谈到修改教育法令,这异常明显政府毫无诚意为华社发展华文教育。就算修改教育法令,会不会又是换汤不换药的举措?

说来说去,华社不能期待政府提供师资。华社该当自强,自己先行培训合格的师资,之后才向教育部提出承认那些教师的资格,方能看得到我国的华文师资是充足的。

明乎此,先解决了师资问题,再来谈争取把中国文学科列为正课,才是明智之举。

过个特别的学校假期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8616:2012-05-28-10-22-49&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学生们考完试,他们最期待的假期到来了。父母此时此刻,忧心孩子的假期会不会过得充实。许多父母在安排孩子的假期时,不外乎将孩子送去补习班或才艺班、允许孩子打电脑游戏或上网、带孩子出去旅行、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等等。

活在创意十足的廿一世纪,父母该将旧有的观念抛诸脑后。在这个年中假期,父母该为孩子策划与众不同的假期,以便让孩子在这次的假期中,获得心智上成长的经验,而非年复一年过着大同小异的假期。

我们得清楚,为什么我们需要假期?假期是不是吃喝玩乐的时间?假期是不是比上课日子稍微不太忙碌?其实,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在这个时代,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比以往忙碌许多,有些学生忙得不可开交,甚至病倒了。为何学生不趁着假期,好好在家休息一番?休息够了,就运动一下身体。在学校假期过悠闲的日子,才能获得休息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毋庸置疑,学生不能完完全全过个无所事事的假期。话虽说过个悠闲的日子,可是在这段时间,孩子应该在有充足的时间下,沉淀心灵,好好规划下半年的学习时间。学生也必须趁着假期,好好整理自己的功课,检讨自己以及思考要如何在开学后重新出发。

对于在小学求学的孩子,大部分根本就不懂怎样过个特别的假期。父母虽然想在假期宠一宠孩子,让孩子在假期尽情玩乐,但是父母也得引导孩子在小学阶段,在安排假期活动时,要以休息为前提,以便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给孩子。现在的小学生都很聪明,父母就该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便他们在中学时,在学业上不需要父母操心。

至于心智比较成熟的中学生,父母就该给孩子更多的假期自由。当然,由于他们还未成年,父母还是要监督孩子在假期的活动。在资讯爆炸的时代生活,父母应该趁着假期,鼓励他们多读经典名作。父母在孩子读完了书籍后,可以要求孩子说出读后感。父母可以把与书本有关的亲身人生经历和孩子分享,不但促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宝贵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要过个特别的假期,就得亲身实践以上的假期概念,才能真正受益。倘若孩子在假期时有很多活动,假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简言之,要度过一个独一无二的假期,在于孩子有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和足够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