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教师思维转型

http://www.hctvnews.net/hc_web/php_hc_talk.php?n=31644&cls_view=2&cls_group=600&cls_no=613

作者:吴嘉豪 

教育部把学校的资料一切上线后,教师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多。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文书工作已经那么多了,连教书都来不及了,哪里还有时间自我充实呢? 

终身学习是廿一世纪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万万不可因为堆积如山的工作而忘了自我学习。科技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翻新,老师们的思维也得在新的一年,有新的转变。 

每一位老师在年终假期之前,都必须填妥了工作绩效表格后,交给校长做评估。因为家长们对教育的要求比以往增加了许多,所以教育部对老师所设下的关键绩效指标,也比从前多。 

在高标准作业下,教师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要养家糊口,还要准备教材,容或没有很多老师真正把空闲的时间都腾出来,专心致志地阅读学术性的课本吧!这么一来,我国的学校老师,大部分都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以丰富的经验来教授学生的老师,是许多家长所认同的好老师。可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停止从其他额外的学习管道获取知识的老师,再好也只不过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表现。 

教育界流行一句跳脱旧有思维框框的说法。虽然有很多人会把这句话讲得朗朗上口,可是真正去实践的人,却屈指可数。教案与教材的准备,已经不足以满足在科技时 代成长的莘莘学子。教师得在准备教案与教材后,另外在设计“学以致用”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人说校园生活是几乎每天都大同小异的。执教鞭几年后,有些教师就觉得教书生涯日复一日,都是一直重复一样的事物。当有这种想法后,该名教师就得有思维上的转型了。 

时下的学生往往在某些课题上,比老师们还要专精。闭门造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做一个专案小组,以开放式的讨论形式,互相学习之余,还能增进同事之间的情谊。 

就读教育系的朋友都知道,教科书会强调教学时,最好以学生为主。这是许多新时代教育学家认同的观点。然而,教学是以互动的动态形式进行较为妥当。明乎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老师与学生为主。在双向沟通的形式下学习,学生才不会感觉单调,也不会觉得老师仅在外部引导。 

新的一年,教师要有新的思维,就得采取思维转型的行动。

未来还需要老师吗?

http://www.hctvnews.net/hc_web/php_hc_talk.php?n=31569&cls_view=2&cls_group=600&cls_no=613

作者:吴嘉豪 
早在2005年,韩国已经推出了机器人教师教授英语。该机器人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老师们不但可以远程遥控机器人教师,还能按键指示该机器人当成老师们的特别助理。韩国此创举不但让师生们受益,还能解决协助政府解决师资问题。 

选择执教鞭的人通常都是憧憬着过稳定的生活。每当教育部为了解决东马师资短缺的问题时,西马的新老师往往成了“牺牲品”,被“发配边疆”。倘若我国政府早日能够制造出本身的机器人教师,就能一石二鸟,不但不用派遣半岛老师到南中国海的另一端执教,还能舒缓师资短缺问题。 

由 于我国人口逐年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将会严重失衡,极有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即有很多学生,但没有老师来指导。明乎此,我国仍然非常需要师资的提 供。可是,环顾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大部分先进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了人口老化的问题。这些国家也出现了少子化的现象。知乎此,这些国家在将来在很大 的程度上,会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在机器人教师的身上。 

上述国家除了会大力研究机器人教师外,还会持续创新电子化学习系统。随着教育和科技的普及,电子化学习系统是很有可能会取代传统的老师们,成为学生们获取新知的主要管道。目前教育部已经将我国的教育制度网络化,因此不排除教育部在未来会在学校实行电子化学习系统的措施。 

在 环保主义抬头、科技兴起之际,人文主义也渐渐受到了重视。老师在将来到底是否会被机器人教师所取代,是现今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全球化的缘故, 这个世界是平的。许多技术层面的工作都可以外包,甚至由机器来代替人力。当机器人教师已经面世了那么多年后,教育工作者必须居安思危,回顾过去,把握现 在,展望未来,认真思索到底自己的教育职场生涯要如何走下去。 

时 下补习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在市中心林立,证明了当教师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机器人教师的发展趋势显示教师可能会被取代。随着高等教育已普及化,培训师资 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老师的竞争者就会一年比一年多。学生与家长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未来到底需不需要教师,则不得而知了。

公务员会快速改变吗?

http://www.uniteddaily.com.my/?q=node/15174

政府首席秘书促请公务员在落实政府政策时,应该领先一步,而不是等待通函和书面指示才来行动。他说,公务员应该更为积极和寻求方案来落实政策,而非妨碍政策的执行。
我国的公务员,在执行政策时,大致上可分为两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执行偏颇的政策时,速度特别快。第二种则是实施公平的政策时,总给人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这到底是不是公务员行业固定的文化,抑或思维上的僵化,则得由政府首席秘书去调查了。

首先,政府得裁员,公务员团队才能进步。一个臃肿的团队,如何能够为组织创造业绩呢?这根本就不可能,只有把工作人员的数目控制到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高效益的效果。否则,多给一份薪水,却没应有的效果,反而得不偿失,何苦呢?

其次,公务员会否领先一步,得取消终身职委任。假若一名公务员抱着得过且过,到退休后还能得到退休金的心态来执行任务的话,试问该公务员如何交出优良的表现?政府给公务员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反而让公务员认为安稳的工作是政府应该给他们的。

第三,增加非土著比例。放眼望去公务员的名单内。非土著的人数寥寥无几。政府口口声声说会录取多点非土著,恐怕仅是推托之辞,实际上却没采取任何大型的招募非土著当公务员的行动。有人说,因为同一族群在一个部门的话,根本就是随着本身的文化行事,哪有多元文化可言?在单元思维下,公务员如何求取进步呀?
政府的操作系统在电子化后,人民在向政府部门询问事务时,却得通过传统的形式来询问到底政府有没有通过电脑化的系统收到民众的咨询。这就是迈向先进国宏愿的公共系统吗?百姓可能会为政府的科技系统摇头叹息啊!

近年来百货通膨的效应,政府为了获得选票,为公务员加薪了。在薪水有所提升后,公务员组织竟然还敢向政府提出再加薪的要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为何公务员不积极改变自己,反而一直要求加薪呢?
淡泊名利、不求回报的精神,是每个公务员必须有的。设若天天不问耕耘,只问收获的态度来工作的话,试问公务员会快速改变吗?
吴嘉豪●教育工作者

到底谁是外来者?

http://www.seehua.com/node/64730
作者: 吴嘉豪

新经济政策扶助土著多年,政府不愿废除此政策之余,还宣称土著仍不如非土著般富裕。可是,今时今日,放眼望去,几乎大部分开大车、住大楼的是马来人,其他种族的生活水平不起反跌。
近日,第四任首相批评国父发出一百万不符合资格的公民权。他辩称,在任期间,把沙巴非法移民变成公民是合法的。他表示这些移民奉公守法,有权利成为公民。他极力否认并不是为了政权才将那些移民变成公民。
虽然该首相在位期间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权,除了强化新经济政策,还大量引入非法移民。308大选政治海啸后,国阵还能勉强保住政权,也是多亏他当年播下的种子,才有今天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彻云霄。
新经济政策对非马来人是异常不公平的。非巫裔在这偏颇的政策下,失去了很多自我提升的机会,也失去了原有的利益。就算人民要破口大骂政府一万年,只要谈到新经济政策,一万年骂也骂不够。
土生土长的沙巴汉,长年累月受到中央政府边缘化,年轻人不但得离乡背井往外寻找工作,而且回到家乡时得提心吊胆,因为那些非法移民的后裔,动不动就会威胁本地人的安全。有人说新加坡引入的是专业人才,我国引入的却是非法外劳以及非法移民。在人力资本都输给狮城的条件下,政府高官岂能口口声声指出新加坡是弹丸小岛,我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当谈到国民身份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到底谁是外来者?翻开马来西亚的历史,所谓的土著是早在马六甲王朝建立以前就已经居住在马来西亚这片领土上的人。印尼早已经废除土著与非土著之分,为何我国在迈向2020年宏愿的当儿,还强制要求开公司必须保留30%股权给土著啊?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炎黄子孙。华夏族裔以经商为国做出贡献,却被当权者侮辱为寄居者、外来者。如今,自己却开腔承认自己合法化非法移民的公民权申请程序,请问这教人情何以堪?一班为非作歹但能保住政权的人群就是对国家奉献了许多吗?
虽然有一部分华裔是腰缠万贯者,但由于通货膨胀,现今已经有愈来愈多华裔家庭面对经济拮据的情况。难道政府大官敢对着这群低收入者表示,这就怪自己不争气,别埋怨政府天平歪一边的政策吗?

国立大学的现况

http://www.seehua.com/node/63675
作者: 吴嘉豪

近日某国立大学的洗脑论坛短片在网路上爆红,让人质疑当今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之余,还遗憾为何身为大学生,还敢说出不文明的话。
大学,不论是国立抑或私立,理论上除了在行政上享有自主权之外,也必须获得学术自由。学术自由能够确保独立客观的内容传播出去,还能鼓励大学生朝批判性的方向钻研学术性的论文。假若连学术自由都没有的话,大学就丧失了提升学术水平的契机。
上述短片中的事件与拖车姐事件有点类似,但由于这起事件是发生在国立大学,令人忧虑凡在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是否大部分学生已经被洗脑了而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在二十世纪上国立大学的学生,能够在政治自由氛围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受到对付。不论在朝或者在野的政党领袖,都能自由进入大专院校进行公开演讲。朝野同台辩论的活动更是受到许多大学生的亲睐,到场仔细聆听各党领袖的政见之余,还踊跃向演讲者发出尖锐的问题。
如今,大专法令的限制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原有的权力。虽然该法令是出于鼓励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专注于学业的善意,但该法令在近年在修改后却允许大专生参政。这做法就表明该法令是为了某政党的目的而存在的。明乎此,该法令才会让人诟病。
国立大学学生种族比例失衡之余,连讲师的种族比例也是与国情不符。政府历年来大力推行新经济政策扶助土著,让非土著的马来西亚公民沦为次等公民,国立大学变相成为二流土著大专生与一流非土著大学生互相竞争的平台。那些一流的土著大学生,早已经获得政府的奖学金,到海外留学去了。
虽然几年前高等教育部破例让署理副校长一职让非土著担任,但至今这些职位实质上仅能在一些领域发挥权限,整体上而言是标志性的职位而已。设若有朝一日我国真正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公立大学的副校长一职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不该只能让土著担任。所谓能者居之,只要一个人有担任副校长的资历,为何不能让非土著登上国立大学最高的行政宝座呢?
在高度政治化的学府里进行学术研究,试问如何能发表高品质的论文呀?试问怎样能培育出杰出的毕业生啊?政府,尤其是高等教育部,是时候检讨不合时宜的政策了。

人间还有温情吗?

http://www.uniteddaily.com.my/?q=node/17121

人情味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已经变成奢侈品。近年来翻阅报章,罪案层出不穷,小振忠事件,让人质疑人间到底还有没有温情。
小孩是无辜的。为何歹徒会拐带孩童?连一个小孩都会在车内消失,执法人员没认真公干吗?法令变得荡然无存吗?还是我们的政府无能吗?

归根究底,政府在孩童被拐带事件,必须负起很大的责任。孩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岂能失踪了,政府没有要求警方追踪每一个失踪的孩子呢?
人会干案,是心理不平衡,还是生活没有保障,被迫铤而走险?政府有没有致力缔造安全社会呢?道德教育是不是失败呢?

在商业化的社会,利益变成了人们交换的商品。当你没有利益让对方获取,对方极有可能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不但会害你,甚至毁了你的一生。这就是为何古人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学校老师、社团领袖、政府高官以及长辈们,都得以身作则,体现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当人们有了爱护别人的心,社会才会有温暖,人间才会有温情。
由于现今是资讯爆炸的时代,媒体在道德观念传递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段温馨的广告,或者一段礼仪提醒的短片,都能起到让人向善的效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可惜,这道理已经逐渐被淡忘了。自私的人性,造成罪案的频繁发生,让人们不禁深思,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心灵治疗呢?
净化人心是宗教组织时常做的活动。人心浮躁的年代,容易情绪失控。人心不古,不能一时之间改善,我们惟有以一己之力,在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地帮助每个人,不要让别人受苦。

人与人之间,没有必要带着面具相处,也没必要口蜜腹剑。当人们能够坦诚相对,关系就会变得亲密。当人与人之间有了信任,罪案自然就会降低。否则,自己相信的人演变成害自己最深的人,这是多么地悲愤啊!
媒体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加报道优良传统价值观的新闻,撰写更多默默付出的人物故事,让读者吸收正面的讯息。太多的功利主义信息,追名逐利只会让人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人间需要更多的温情,让我们积极打造温馨社会吧!
吴嘉豪●教育工作者

中文系毕业生的出路

http://www.uniteddaily.com.my/?q=node/16840
在上个世纪,大部分人认为中文系的出路不广,不是当记者、编辑或主播,就是执教鞭。查阅在中文报章任职的记者与编辑的薪水,往往不比英文报章的员工好。在独中执教的话,薪金也不如国中老师。
在廿一世纪,我们还要以薪水来界定中文系的出路吗?难道中文系就仅能在以上的职位上开始自己的事业吗?
在我国,设有中文系的本地大学屈指可数。这是社会崇洋的心理,抑或还是认为中文系在马来西亚不能赚大钱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难道对待中文系时,就显得目光短浅吗?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系的出路,并不局限于文书类的工作。中文系的毕业生,倘若能够积极寻找机会,容或要在非大中华区的政府部门当中文翻译员,是其中一个出国工作的机会。
设若胸怀大志者欲凭借中文系所学施展抱负,可以在欧美国家的政府机构当外交官。中文系毕业生的出路,可谓海阔天空啊!
所谓行行出状元,中文系毕业生无需把自己的工作地点,限定在马来西亚。邻国新加坡近年来大量引进中国中文系毕业的华文老师,一个月有一万马币的收入,不知羡煞多少马来西亚的老师呢!
虽然教育部没有诚意解决华小师资的问题,但有些人却坚持自己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理想,执意要进入教育部当政府学校的老师。可惜,这些人常常事与愿违,教育部不但对这些临教的前途视若无睹,还浪费了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青春。
在网络上有网民说这些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有网民指出要当老师,非得要在政府学校当教师。在这些临教当中,有些是中文系毕业的。身为中文系毕业的老师,假设教育部不能为自己提供有保障的事业,可以朝如何解决华小师资荒的方向开始自己的事业。
在独中生报读率年年上升的趋势下,中文系毕业生可以随着商业潮流,选择创业。目前学习机构到处林立,只要用心教导,在未来或许就会出现另一个俞敏洪。
中文系毕业生的出路,已经越来越多。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迈进,终有一天,将会实现梦想。
厦门大学已经确定会来马来西亚设立分校,中文系毕业生又有了另外一条出路。我国政府是时候在更多的国立大学开办中文系了。
吴嘉豪●教育工作者

破冰不如突破

http://www.uniteddaily.com.my/?q=node/16377

一个教育文凭多年来得不到自己国家政府的承认,却在海外被认可,这件事除了能被形容为荒唐之外,还能以不公平来解释政府的政策。

近日传出首相打算有条件地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虽然主流媒体大力赞颂首相,但民间团体仿佛对首相的诚意感到质疑。这是因为多年来,每当华社向政府诉求时,政府必定会提出附带条件的答应模式,来回应华社。
今年董总春节团拜致函邀请首相,希望首相出席并视此为“破冰之旅”。所谓破冰,就表示董总与政府之间存有误会,希望见面之后,能冰释前嫌,往后能合作愉快。可是,首相会不会在见了董总的代表团之后,就会尽快宣布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事宜,就得胥视大选的趋势了。
常言道:等待机会,不如把握机会;把握机会,不如创造机会。董总与其和政府争取统考被承认,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统考的价值。在这个经济社会,凡是有价值的东西,人们都会给予重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倘若政府在大选之前还是不愿承认统考,董总就得积极提升统考的价值。
董总可以把统考改造成往海外升学的主要文凭。董总必须与更多的海外大学联系,并取得它们对独中统考文凭的认可。除了大中华区之外,董总必须把统考被承认的范围专注在世界大学排名靠前的国家上。由于竞争策略的需要,只有被更多教育水平高的大学承认统考,该文凭的含金量才会提升。
报考统考的学费必须维持在大部分学生可负担的价格。如此一来,在吸引非独中生报考统考的新方向上,可以算是一个突破。当报考统考普及化后,政府还想条件式地承认统考,就显得政府落伍,不能与时俱进,也无心缔造多元教育的国度。
近年来独中的学生来源源源不绝,独中在招生方面就有了优势。为了让独中统考的成绩能大幅度地改善,招收更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比较直接又有效的做法。往后每当别人提起独中,都会认为独中的学生是有素质的,那么统考的形象也间接被认为是好学生才有资格报考的考试。
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对统考的认识,董总务必大力宣传报考统考的好处。当越来越多人有了对统考的醒觉,报考统考的人就会增加。当社会对统考的需求比以往更多后,政府就得思忖如何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进而不得不承认统考了。
吴嘉豪●教育工作者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谁来关注微型华小?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3/01/25/110.html

●吴嘉豪

    近日华总会长指首相积极回应增建华小的需求。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因为大选将至,才会释放出来的讯息。纷纷攘攘了几十年,大部分微型华小多年来靠非华裔生来维持校务运作,是华教斗士们得仔细考虑的思路。

    政府多年来没有制度化地拨款给华社建校,是因为政府总有一种误解,误认为华校是属于炎黄子孙的,与其它族群无关。知乎此,政府才多年来一直强化国小,不断地呼吁各族家长将孩子送到国小就读。在另一边厢,华社就以为政府有消灭华小的念头,这样一来一往,巫统与华社都在玩种族游戏,到最后只会发生两败俱伤的结果。

    马华在巫统与华社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可惜经过岁月的洗礼,在马华无法为华小获得政府及时的搬迁批准证,微型华小一所接一所面临困境。高官们常强调华小是国家教育主流的一分子,可是我们却不曾听闻有微型国小面对被关闭的命运。

    国家要发展进步,就得停止不必要的内耗。汉语热并不会因为中国还不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而停顿下来。政府该摒弃单元教育思维,不要口头上承诺会公平对待各源流小学的陈年老调。华小已是政府培育各族人民学习汉语的最佳学府,政府必须在今年内解决微型华小的问题。

    微型华小在这个国家会引起华社的忧虑,是因为政府不大量增建华小的缘故。几乎每一年,华文报章都会专题报道微型华小的命运。谁来关注微型华小,就让教育部长对普罗大众做出实质的交待吧!

吳嘉豪︰宜盡快宣佈大選日期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89669

   日前,納吉透露即將宣佈大選日期,大馬綜合指數應聲暴跌超過2.4%,是我國16個月以來最大的跌幅。縱觀各國領導人的談話,凡是給國人新希望的領導,當他發言后,股市必定大起。設若投資者對某國領袖失去信心,該國領導人發言后,其股市指數會快速下跌,這是投資者對該領導的間接投票。
 我國獨立超過半世紀,都是由一黨獨大的陣線來領導國家。經歷了6任首相,國際表現不但與新加坡漸行漸遠,而且越南、印尼與泰國已可以超越我國。我國在東協的地位,恐怕愈來愈不受人尊重。
 雖然在308大選后,有各種各樣遊行示威行動,有助民主化進程,但政府遲遲不宣佈大選日期,令我國的前景受到限制,只要外國投資者持觀望態度,就不能吸引外資。在全球化時代,僅靠內需支撐經濟,加上黑錢外流,經濟會走下坡。
 我國是由多元族群組成,多年來各族互相包容,攜手發展國家。但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煽動種族情緒,破壞原有的團結。來屆大選是選民新的選擇。選擇新的,抑或舊的,除了依靠選民的智慧,納吉何時宣佈大選日期,也會左右大選成績。
 納吉還是盡快宣佈大選日期為宜,否則一拖再拖,經濟會被拖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