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吳嘉豪:恢復初中評估考試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06429

教育部將從2016年起,在國內中小學校推行一項以較少考試為導向,稱為學校基本評估的新教育制度。這項制度強調對學生進行更多評估,將由教師在學校逐步推行于各科目,包括學校和中央評估、體質評估、運動及課外活動,和心理方面的評估。

這個學校基本評估制度,美其名是我國不再以考試作為導向,而是以各種校內評估取而代之。倘若再深入思考,這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舉措吧!教師的工作負擔不但增加,懶惰的學生也因為沒有了初中評估考試,對學習少了動力。

雖然在當今時代,不該再以考試作為評估學生的標準,但初中評估考試還是有保留下來的必要性。教育部既然採取學校和中央評估制度,在中央評估方面就該以初中評估考試的形式來進行,而不是一味將全部工作推給教師。

未免好高騖遠

當今教師的工作負擔與日俱增,若教育部為了在短時間內達到媲美先進國的教育水平,未免好高騖遠,有點不切實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偉大的教育事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教育部應該按部就班,實行適合我國學生水準的教育制度,而不是把國外的教育制度生搬硬套在我國的學校。

為了減少教師的負擔,中央評估以公共考試為主就足夠了。倘若額外添加別的評估,除了讓教師忙到焦頭爛額,引來畫蛇添足之嫌,還違背“以民為本,績效為先”的原則。

有鑒于此,恢復初中評估考試是有其必要性。教育部可以設計初中評估考試最后評估結果的40%,將來自學校評估,其余60%則以公共考試,類似小學鑒定考試的模式。

教育部將根據學生的表現,發出一份成就證書予中三學生。但有關證書目前仍未命名。假設恢復初中評估考試,不但能讓教師減少負擔,還能為有關證書得以初中評估考試命名,教育部何樂而不為呢?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穷人翻身的秘诀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4584:2012-03-29-11-50-24&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工作数年,许多人对职场现象麻木了,除了怨天尤人,似乎就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年少时的梦想不知不觉地被抛诸脑后。然而,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面对迷茫的前景,是否忧虑改变后会更加糟糕?但患无志耳,事固未可知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在事业遇到瓶颈之际,我们务须做个智勇双全的人。我们要有深谋远虑的视野,亦得有无所畏惧地向梦想迈进的勇气。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纵然你是一名穷人,只要你不甘于平凡,你也能成就一番大业。以政府派发援助金的标准为例,只要你的薪水低于马币3千令吉,你就是一名穷人。倘若你下定决心要增加自己的收入,学习是不二法门。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凡是与目标有关系的事情,就算再小,我们也得心甘情愿去做。古人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就算再大,我们也不要去做。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虽然现在看不到前程,可是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人处在逆境时,就得卧薪尝胆地学习,养精蓄锐。切莫行尸走肉般地在职场上得过且过。倘若面对的逆境类似绝境,要相信这是背水一战,只有破釜沉舟,才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除了要自觉性地自学,还得在学习路上持之以恒地不断精益求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得咬紧牙根,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积极练就一身绝学之后,必须有坚强的决心去圆梦。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别害怕前人未走过的路是危险的,只要自己判断自己的事业在未来肯定是有大作为的,尽管孤注一掷地放手一搏,也许你就是该领域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人物!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救亡应有的精神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3/24/111.html

●吴嘉豪

翻阅近日的网上马来版新闻,不难发现,有些内容把董教总形容为种族极端组织,讽刺董教总举行325救亡运动乃种族性集会,有破坏种族团结之嫌。

这些居心不良的新闻,试图以导致种族和谐失衡来报道325救亡运动。华教斗士看在眼里,当然会怒不可遏,并认为这些新闻有严重误导性的讯息。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华教斗士应该以非暴力和宽容至上的精神去举办救亡大会。华教斗士除了反对单元教育政策,也应顾及其他种族的感受。

华教斗士应该把救亡大会看成是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化的社会而斗争的平台。除了在集会传达华社不满心声之余,也该体现出为种族平等而奋斗的精神。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结束了27载的铁窗生涯后说的经典语录。他能以如此坦然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相信华教斗士会以他为模范,以宽宏大度的精神去实现理想!

为何不能增建华小?

http://www.seehua.com/node/34785
 
作者: 吴嘉豪

为了锁定国家教育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从4月起,在全国展开一系列的对话会以收集意见,为教育蓝图做好准备。然而,这次的教育大蓝图,会不会和2007年1月16日发布的《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的第三个核心策略,即强化国民学校,大同小异呢?

根据董总资讯局的资料,国小的数量从1981年的4549所到2006年的5774所,经历了五个大马计划后,增加了1225所。反观华小的数目,从1981年的1307所到2006年的1288所,过了25年后,却减少了19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政府声明推行强化国民学校的政策,教育部也关注政府资助的宗教小学、华小和淡小,但回顾1985年的《综合学校计划》和1995年的《宏愿学校计划》,似乎不难发现,政府言行不一,非国小源流的学校严重地被边缘化。

教育部援引《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12节“最终目标”、《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1961年教育法令》以及《1996年教育法令》,表示国语是作为国家团结的语文,特别强调《1996年教育法令》规定了国语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主要教学媒介。

因此,废除了2003年推行的《英语教数理科政策》后,政府一方面要实施“最终目标”,另一边厢要安抚民怨,才在2009年折中推行《巩固国语和加强英语政策》。

从上述的法令和政策当中,除了国语与英文之外,不难发现其它语言皆不是政府的发展重点。既然华小坚持要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政府就以阻碍国民团结的论调来拒绝发展华小。

从独立到现在,教育部始终只是执行与“最终目标”有关的政策。虽然政府口口声声说不会忽略其它语言,不会边缘化其他种族,不会忘记我国是多元社会,可是只要教学媒介语不是国语,其它源流的学校皆很难获得政府的拨款。

政府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是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这意味着教育要为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务,一些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但是,教育为政治服务,不能像过去那样以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代价。

政府的教育决策要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要照顾到各阶层、各种族及不同性别人群的利益,要通过政治介入保证所有人合法的受教育权利;在政府的教育决策中应吸收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由首相和副揆分别掌管的财政部和教育部是决定学校拨款的部门。然而,华社得年复一年向社会热心人士筹款来办华文教育。华社难免想问政府,为何华小是教育政治化的牺牲品?为何华小异常难得到拨款?当“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彻云霄之际,为何不能增建华小?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政治人物给国人的教育

http://www.seehua.com/node/34530

作者: 吴嘉豪

莎丽扎的辞职,许多巫统领袖说她牺牲大。听在人民耳里,异常讽刺。她为官多年,要不是牛门事件,她肯定不会黯然下台。然而,她还振振有词地说她下台是优雅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虽然莎丽扎做错了,但她也是人,有错则改之。然而,她这个错,却不是普通的错。因为她是政治人物,设若她做出不良示范,她岂不是成了反面教材?

莎丽扎是因为有丑闻缠身,不得已下台。如果没有被发现,是否意味着可以瞒天过海,继续当官呢?老师教学生做人要诚实,这名政治大姐的行为会不会让学生认为干坏事,只要没人发现,就可以逍遥法外呢?

从莎丽扎的事件可以观察到,当今政治人物脑海里想到的除了权力,就是金钱。在这个资本主义的社会,追名逐利,无可厚非。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莫为了获取财物而丧失了做人的原则。名和利,说到底,两者皆是身外物,是外在的欲望。

由于政治人物不断地满足外在的欲望,导致他们忽略了内在的原则。只有不违背内在的良心原则,才不会不择手段地掠夺人民的财富。人民虽然无可奈何,但是我国算是有自由言论的国家,百姓在大选诉求中,可以向政党传达一个讯息。

这个讯息既是政治人物务须改变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各政党的党魁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给党属下各阶层领袖看,政治人物必须摒弃为了得到财富才当官的思维。取而代之的观念,应是默默耕耘地为人民办事才当官。

改变政治人物的当官思维固然知易行难,但也不能沦为纸上谈兵。其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是每个为官者一定要做的行为。人性虽然有丑陋的一面,但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政治人物抛开当官是为了钱的思维,国家的贪污问题就会逐年减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只要有一个领袖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属下自然而然会拥有良好价值观,奉公守法,为国贡献。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连国家领导人都不洁身自爱,升斗小民哪还会遵从法纪呢?

经过这次事件,莎丽扎给了同行有个教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别认为自己是高官显要,就能以强权掩盖事实。为官者需深知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能说。她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课,除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有唯有纠正当官思维,才能流芳百世。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吳嘉豪‧政治人物須慎言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node/23160

政治人物禍從口出時有所聞。領袖位高權重,卻言行庸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戴上手套後握住妻子會沒感覺”的戲言竟出自高官之口,不啻讓女性感到受歧視!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大人物口出戲言,身為選民,就該深思是不是自己當初的一票,才選出如此的領導人?在民主化的今天,民眾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對政治人物的素質要求自然而然也相應提高。在指責該領袖的言行之餘,選民是否也該自我反省?

大選跫音已近,選民應該思考要選出怎樣的領袖領導國家。選民該深知領導人代表的是國家,雖然也是人,會開玩笑,然而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政治人物在大庭廣眾把話說過了頭,除了有損自己的形象,也讓國家蒙羞。

為官者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另外一個顯要竟然辱罵記者,實在是令人憤怒。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既然是公眾人物,就該樹立典範,成為升斗小民學習的楷模。怎能作出如此無禮的行為呢?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政治人物在追逐權位時,是否該省思,應該時時刻刻修身養性?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只要勤於學習當個有禮儀廉恥價值觀的官員,常常約束自己,國家才會成為禮儀之邦,受世人尊敬!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吳嘉豪)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赏了公务员,苦了人民

 
作者: 吴嘉豪

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话说李四当初听闻政府将要实行公务员新薪金制度(SPBA),平日办公马马虎虎的他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变,比以往更认真工作,因为深怕绩效不达标就会被炒鱿鱼。

这个月,一群与李四一样的慵懒公务员听闻政府维持及改善大马薪金制度(SSM),雀跃不已。李四与其同流合污之众打回原形,做事敷衍了事,让人民大失所望。

公务员新薪金制度是一项有赏有罚的制度;大马薪金制度是一项有赏无罚的制度。前者不但对国家有利,也能间接地让人民受惠。后者则是一项政治考量下“宠爱”公务员的捞选票之措施。

公务员的服务态度令人诟病不是新鲜事,现在实行改良版的大马薪金制度,只会让懒散的公务员变本加厉,人民委托的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办成。

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可惜,大马薪金制度只有指导性却无约束性。

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大马薪金制度下,公务员捧着铁饭碗,干好干坏干一辈子,谈何认真地为民服务?

有赏有罚的制度,才能论功奖赏,论罪行罚。倘若只是奖赏,毫无惩罚,公务员何来有纪律?公务员没纪律,何来办事效率?没办事效率,国家何来进步?

《孟子·离娄上》记载: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纵然口口声声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然而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公务员,改革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

取消公务员新薪金制度,维持及改善大马薪金制度,只是赏了公务员,却苦了百姓,因为奖赏公务员的制度,独缺了细节性的关键----退出政策。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煮菜和教书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2673:2012-03-08-11-38-35&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张三收到录取信后,进入一间饮食学院受训,以便将来能够当个好厨师,提供美食给食客。

张三在学院学的是肉骨茶。经过四年的培训,他掌握了自己菜系的窍门。他毕业后,申请进入一家餐厅工作。由于这家餐厅所缺的菜系厨师并没有张三的菜系,主厨有碍于人事部已经聘请了张三,就吩咐张三负责煮擂茶。

张三学的是肉骨茶,煮的却是擂茶。虽然两者都是美食,但肉骨茶是以肉为主,擂茶则是以菜为主。两者煮法纵然有一些相通之处,然而就材料而言却有天渊之别。张三为了生计,勉强煮了擂茶让顾客食用。结果顾客不但向餐厅负责人大吐苦水,而且有些严重者更食物中毒。

许多年前至今,很多老师被委派到学校时,所教导的科目和在大学或师范学院所学毫不相干。举例,当毕业于会计系的老师被指示教导英文系。这不但让该名教师背负压力,而且也让学生在学习路上,缺乏专业的指导。

老师学非所用,不仅在教学时力不从心,甚至可能误人子弟却不自知。学生们唯有在校外寻找他们信任的导师来解决他们在学业上面对的问题。此事已经事发多年。教育部倘若将此问题视而不见,只会给学生、老师、社会和国家带来危害。

追根究底,教育部要解决委派不对称的科系教师,不是以科系的重要性来录取老师,而是以学校的空缺来录取老师。教育部每年都有更新每所学校各科目老师空缺的资料,不可能在录取新老师时,不晓得要录取什么科系的教师。

若果教育部根据教师空缺录取所需科系的新老师,不但能够提早拒聘不适合的人选,而且也能把受训毕业的老师将他们的专长学以致用。时下越来越多读了教育系的老师不能进入政府学校执教乃是教育部没有根据学校需求录取新老师所致。

现今经济不景气,师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因为许多人都急需一个铁饭碗来解决生活费用。教育部事实上只需在聘请新老师时根据学校空缺录取所需老师,就能循序渐进地解决师资问题。

教育改革,只是事在人为,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