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小香港的体验

http://www.hctvnews.net/hc_web/php_hc_talk.php?cls_view=1&cls_group=600&cls_no=613

作者:吴嘉豪

熟悉沙巴的西马人,就懂得沙巴有三个主要城市,即亚庇、山打根及斗湖。虽然很多半岛人知道亚庇是沙巴首府,可是较少人了解到,小香港是属于风下之乡哪个城市的别称。

沙巴第一大城市是亚庇,第三大城市是斗湖,第二大城市山打根有小香港之称。之所以把它称之为小香港,除了因为早前有许多香港人来到山打根做生意,也因为在山打根市区遗留了部分有香港风格的建筑物。

在山打根,停电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大马半岛,假若停电的话,人民肯定怒火中烧。然而,在沙巴,尤其是山打根,居民纵然怨声载道,电气局却始终没有去改善当地的电供设施。年复一年,停电事故犹如家常便饭,当地人只能无奈地感叹同人不同命,同样是马来西亚人,却得不到同样的待遇。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大马半岛人民可谓幸运多了。试想一下,山打根子民尚且在停电时靠发电器来获取灯光,以便可以在夜晚办事,为何西马的公民却视电流供应稳定为理所当然的事?半岛人是不是应该感恩,有那么好的电供?西马学生是不是应该在夜晚时,好好利用时间温习功课,而不是开了电灯玩游戏?

不必远赴东马,大家也晓得东马的物价是比西马的高。在东马的主要城镇消费,犹如置身在首都,因为价钱和吉隆坡不相上下。因此,有一部分东马人,为了得到价钱 差不多一样、但有更好选择的东西时,就会乘搭空中巴士来到我国国都购物。从这点可以观察到,东马人在消费层面,必须付出比西马人较大的代价。

由于东马的生活费比较高,尤其是在东马的大城市,例如沙巴的亚庇,一科小学科目的补习费,收费一百令吉是标准的价格。这种情况恐怕大部分西马一线城市的补习中心也望尘莫及吧!山打根的补习费虽然没有和亚庇一样,但也比许多西马二线城市的价码高。

虽然目前在山打根建立大学的工程已经动工,但当地人为了获取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仍然得前往亚庇或其它地方。现今在山打根开设的大学科系,选择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得知山打根的大学教育并不完善。

乎此,倘若家住在大专院校附近的人士,尤其是西马一线城市的居民,应该好好把握受教育的机会,随时进修,以便为自己增值。山打根的居民都没这个方便获得受 高等教育的机会,西马人可谓比较幸运了。西马人平均只需花三个小时就能到达附近的大专院校,山打根的人民必须花至少五个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亚庇的高等学府。

虽然有人说置身山打根仿佛身在监牢,但铁窗首长证明给我们看,只要吃得苦中苦,一定能成为人上人。明乎此,在西马长大的学生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因为半岛的基本设施比东马好多了。

高收入国预算案在何方?

http://www.seehua.com/node/45661
 
作者: 吴嘉豪

据报载,华商对明年的经济前景不乐观。除了全球笼罩着经济危机的阴影,还因为国内的内需能支撑国家经济多久仍是未知数。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里有些国家的失业率节节攀升。国民认为我国政府会在九月推出大选财政预算案,以捞取选票。

政府虽然推出了经济转型计划,但在民间打探消息后,发现国内的就业情况,并不如政府说的那么好。

物价腾涨,薪水却不涨,教人民如何是好?私人领域的薪金比政府领域的薪水低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为何有一部分人在私人界工作几年后,投身进入公务员行列?

政府以“洒钱”的方式来救济人民,对于贫困人民而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人民长年经济拮据,都没有多余钱可以消费,试问国家经济如何好起来?

倘若有留意新币兑换马币的兑换率,可以发现马币已经贬值了。虽然政府一直强调美元兑换马币的兑换率显示马币已经增值,但明眼人可以看得出,这是因为美元走软所致,马币根本就没有增值很多。

这就是为何近来,越来越多马来西亚公民愿意离乡背井到新加坡淘金去。相信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民将会在近年内急速增加。

当然,去新加坡工作是个人的选择。未必到了新加坡工作,就意味着能够大富大贵。一个人能否存到钱,得胥视其理财能力。

目前政府界定一个月收入低于三千令吉的家庭是贫穷的。以这个数据作为根据,可以猜测国内有多少户是贫困家庭。到了2020年,政府可能会界定一个月收入低过四千令吉的家庭是穷人家。不到八年时间,政府可以把我国缔造成高收入国吗?

现在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是在一千五百至二千五百令吉的范围。设若自己有本事,当然可以找到高过二千五百令吉的工作,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试以目前这个薪金水平来判断将来的薪金会涨多少。从二千五百令吉涨到五千令吉,可能吗?可能,但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这个薪金水平。大部分人还不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吗?政府有没有去体恤人民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

大选预算案,算来算去,都是在算能赢取多少张选票。人民期待的高收入国预算案,恐怕要落空了吧?

政治化的教育

http://www.united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6531:2012-09-11-11-39-16&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众所周知,现今人们讲求的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然而,我国的教育却独树一帜,在全球算是属于比较独特的,因为我国的教育,是政治化的教育。

近来,据报载,雪兰莪州华小小六检定考试监考,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事件的争议乃是国小抑或淡小的老师被委派到华小监考,导致监考老师与考生在语言上沟通不良。

据说该州教育局此举乃为了达致各源流学校团结的目的。为何非得在校园内,尤其是在考试时段,执行这种所谓的种族团结措施呢?教育局官员有否思量过,这种团结措施只能带来短暂的效果而不能促进长远的种族团结?

从小学至大学,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皆以团结为理由,在举办任何活动时,最好要有多元族群参与。这本意是好的,可是有些校园活动,参与者是清一色某个族群。当质问校方为何华裔抑或印裔不能单独举办活动时,校方解释这两个族群属于少数民族。这是否意味着只有大族群才能举办单一种族的活动,少数民族就必须办多元族群的活动?同样是马来西亚公民,为何有关当局持有双重标准?

从前的宏愿学校,硬性规定三大源流的学校共处一个校园,以便达到种族团结,结果效果并不显著。为何当局没有吸取教训,硬要以接近同化的手段来促进团结呢?

种族团结,不是在同一个地点共同生活了,就会因为有生活交集而达致团结。倘若某人的种族观念很深,再怎么与他族融合,最后也不能达致团结的目的。

种族团结,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政府公平对待各种族,在施政上,以表现为标准,提拔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设若人际关系方面没问题,能力相近的人们在一起工作,日子久了,就会有惺惺相惜之情。届时,不同种族的人们,也凭着相处的经历,去了解并欣赏他族。

可惜,我国独立了55年,教育界仍走不出种族的框框。表面上高喊种族团结口号,在施政上却有偏颇之嫌。我国的政治化教育,到底给了人民什么?团结?和谐?爱国精神?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要栽培国家的未来主人翁,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假若政府继续把教育政治化,不仅劳民伤财,还蹉跎岁月。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http://www.united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6417:2012-09-09-11-23-21&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每当自己犯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原谅自己。然而,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却不会轻易地原谅别人。这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

人非圣贤,谁能无错?得饶人处且饶人,切莫得势不饶人。当然,虽然不能控制别人愿不愿意原谅我们,但可以控制自己在犯错后,会检讨自己的过失。

有留意报章报道的人士,肯定会注意到,当一方在语言上攻击对方,对方不甘示弱,以牙还牙。看在读者眼里,读者心里会怎么想?为何人与人之间非得吵架吵到撕破脸皮才罢休?

在关丹独中的课题上,可以看到各方展开唇枪舌战之余,还不忘叫对方把职务辞掉。看在爱护华文教育的人士眼里,是异常心酸的。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华文教育,冀望有关的人士可以停止互相攻击,继而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华文教育,才是百姓愿意看到的局面。

国内的华文媒体之间,互相攻击的事件时有所闻。由于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纵然媒体捍卫自己的立场,反驳敌对方的立场,读者会自行判断哪个媒体说的话才是客观中立、据实报道。明乎此,作为一家华文报馆,在事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形下,无需出动枪手撰写文章攻击对方。只要把报纸办得好,以读者为本,销售量节节上升,才是最重要的。

在华文教育的课题上,某政党被网络媒体形容为背叛者,可见该政党已经与人民渐行渐远。若读者有留意网络媒体上的读者留言,可以亲眼看到网民给该政党的领袖取了各种各样的花名。虽然这些网民那样做是在泄愤,但该党的领袖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网民的反应。

因为国内的华文读者不多,所以中文报确实是很辛苦的。虽然读者们能体谅媒体工作者的苦衷,但读者们不愿意看到一家报馆和另一家报馆在某些课题上,口诛笔伐之后,没完没了。


报章为了求存,广告的版位愈来愈多,读者们尚且能体谅,但新闻已经少了,却在有限的版位上撰文攻击对手,读者就不能原谅了。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好本份,就无需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毕竟,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只要言行一致,一诺千金,讲到做到,威信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何必要在言语上攻击对手?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英文文学论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5591:2012-08-30-10-29-58&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话说教育部将考虑在新学年加入英文文学一科,以便提升学生的英文能力。在消息传开以来,各种教育组织皆反对此政策。

为何教育部在推行一项政策时,大多数都会让民间投反对票?为何教育部口口声声说会检讨现有的教育制度,却不见有什么政策能让国民为之雀跃的呢?

每一次教育部推行的政策,华校将首当其冲。英文文学估计将会以英文的节数来教导学生,届时华小的学生岂不是得在压力重重下学习三语?英文文学真的能够加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吗?

许多学生皆表示,教育部在现有的英文科里所规定的文学部分,是异常枯燥乏味的。学生甚至纳闷为何教育部不选择比较经典的英文文学作为教材,而选择一些故事味重但毫无意义的文学作为教材。

以现有的文学教材来观察,很难看得出教育部能以英文文学这一新的科目,吸引学生学习英文。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教育部不能以死板的形式来强迫学生学习。若强硬地要加多一个科目,只会徒增学生的负担,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国学生的英文水准逐年下滑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计划以英文文学来加强学生对英文的掌握是没错的,可是,教育部可知晓,学生的英文水平会节节败退不是因为英文节数不够,也不是少接触英文文学?

纵观我国目前的学校师资,许多教导英文的老师并非是主修英文抑或副修英文的老师。他们大多数因为学校缺乏英文老师,所以才被校方委派教导英文。试思考一下,由不是受英文训练的教师来教导学生,学生能够学好英文吗?

再者,目前国内的英文学习情况,可谓惨不忍睹。因为有些学生竟然到了中学,还敢对老师说写不出一篇英文作文!英语是国际第一语言,学生竟然不能以英文书写。学生未来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英文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责怪学生为何不好好学习英文。因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根本就没有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英语。在学校里,大部分老师为了赶完教学进度,只花少许时间来指导学生英文文法。

当语法无法掌握好,如何能说流利的英语?怎样能写句子通顺的英文文章?设若教育部执意要加入新的英文科目,一定要加入英文语法,而非英文文学。学生无法在英文文学里快速地掌握英文语法,因为文学属于高层次的语言水准。一步一脚印地学习英文,才是脚踏实地的做法。

历史,很重要吗?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5890:2012-09-03-11-16-20&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近来报章有人做出评论,历史科的考试时间过于冗长之余,还必须要及格才能获得大马教育文凭,引起民间的反弹。

许多学生都对历史科不感兴趣,除了因为内容沉闷,还因为教历史的老师照本宣科。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是非常不适合时下的学生的。

在教育部注重历史科之际,有没有人敢提出异议,说要废除历史科?近来有些华团领袖纷纷发表意见,皆异口同声说华裔领导人必须敢怒敢言,可是人民却看不到华裔政治人物,针对历史科的课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虽然说历史能让人鉴古知今,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不能一味回顾过去,而应展望未来。历史科无需冗长的考试时间,也不需要及格来验证学生学习历史科的能力。应试教育根本培养不出有爱国精神的学生。

以目前的形势而言,教育部不可能废除历史科,因为历史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国家的过去,还能变相成为执政党的教科书。在高度政治化的国度,历史科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客观中立。知乎此,历史科真的很重要吗?

在瞬息骤变的时代,历史科只能算是一门非常基本的学科。虽然历史科的内容,有时候能在工作上派上用场,但当今雇主最重视的能力之一却是员工的应变力。要拥有超群的应变力,不是靠历史,是靠预测未来。

当然,预测未来就像预测天气,不全然所预测的都会对,但至少可以以目前的形势来判断将来的局势。倘若学校里没有教导学生应变力,雇主们还能找到多少个有预测未来能力的员工?

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已经把未来学视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我国却把注意力放在历史科,难怪我国的学生始终走不出旧有的思想框框。美国纵然经历了金融危机,她仍能保住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可见美国人未雨绸缪的能力是众国望尘莫及的。

现今学生的课业压力,是以前学生的双倍,甚至是百倍,因为科目越来越多,考试试卷也愈来愈多。在教育部实行校内评估制度之际,为何还要把政府考试更加应试化?

教育部应当聆听人民的心声,把历史科的考试时间缩短,并取消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及格历史科的条例。历史科已经够沉闷了,难道教育部想把学生们变成更加沉闷的一群?

独中不符合国家利益?

http://www.seehua.com/node/44535
 
作者: 吴嘉豪

试想一想,在廿一世纪的今天,有一个国家,它的子民仍得为政府的一纸批文而忧心忡忡,是不是很荒唐?在批文曝光后,华社一致认为批文里的学府是变种的,与华社心目中的学府是天差地别的。某个政党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纯种的学校,实在令人纳闷。

国阵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口号至最近的一诺千金口号,其实仅是政治口号。连一所独中的批文都能够让媒体炒作,证明这个国家奉行单元主义多年后,在多元开放的时代,选择继续过往保守的政策。

某个政党的领导虽指出申请信是以私立学校的申请表格申请,但批文却遗漏“独中”及“统考”字眼,该政党根本就毫无诚意为华社办事。经过这一次申办独中的事件,华社已非常清楚该政党是如何落实有人在朝好办事的理念。

虽然主流媒体的评论皆认为先把学校办好,再来判断到底是不是一所纯种独中,但这些主流媒体的言论,根本就是违背华社的意愿。华社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独中,为何执政党和主流媒体选择误导人民?

从以上的论述中,人民有没有发现,对执政党来说,独中不符合国家利益?心照不宣,不是不符合国家利益,而是一些不可告人的隐议程。在人口比例逐年下滑的趋势中,华社的政治话语权是愈来愈小,办一所独中都那么难,未来的日子,华教如何发展?

我国迟至今年,才宣布承认中国大学和台湾大学。虽然说这是好消息,可是独中统考却仍不被承认。从改制国中开始,某政党就已经不会再为独中办事,华社应该唾弃这种政党,因为被华社委托了,却以保住官位为其任务,替主子服务。

假若下一届大选,执政党重新执政,独中仍然维持不符合国家利益的情势,那么华社该如何寻找出路?是不是又与现在一样,办华教救亡大会?设立工委会申请批文?抑或年复一年争取又争取?

别害怕执政当局会以何种法令来对付说真话的人。毕竟,成立独中不是反政府。独中,只是延续先贤们办学的精神,并发扬中华文化。改制的国中已沦为不伦不类的国中,独中生年年增加,事实胜于雄辩,华社现今要的是自己办的学校,不是弃婴型的学校。

从前任教育部长执行加强国小发展政策至现任教育部长加强国语及巩固英语的政策来看,执政党从来就没有在民心思变之际去聆听人民的心声,反而一意孤行。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执政党好自为之吧!